中流击水,奋楫者进;
发展关头,改革者胜。
“海南要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,下大气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,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。”去年4月13日,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,对新时代海南发展寄予了更高期待、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率先开展省域“多规合一”改革,“六个试行”极简审批做法被国务院列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,发布4批制度创新案例……一年多来,海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4·13”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,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,以制度创新为核心,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,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,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。
深化改革,带来了体制机制活力,也增添了发展动力。2018年,全省新设外资企业、实际利用外资、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85.6%、112.7%、20.8%。
高位谋划推动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
走进海口美安科技新城,仿佛置身于一座热带公园。但对林安(海口)商贸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云天龙来说,更吸引他的是这里的营商环境。
作为海口国家高新区首个“极简审批”服务的项目,林安智慧物流商城项目从拿地到动工,只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,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仅用13个月。
速度,来自改革创新。“因为‘极简审批’,我们降低了近三分之一的财务成本和管理费用。”云天龙说。
去年4月以来,海南持续深化省域“多规合一”改革,精准对接“三区一中心”战略定位,调整完善市县总体规划,并大力推行极简审批,审批时间压缩80%以上。这一做法也被国务院列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。
“多规合一”改革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、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,也是一项涉及全局的顶层设计,对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要求极高。
正如省委书记刘赐贵所强调的,改革不能为改而改,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,要抓住重点,加强统筹协调,强化制度配套。
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配套,正是海南高起点、高标准谋划改革的具体体现。
2018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发表“4·13”重要讲话一个月后,省委召开七届四次全会部署了深化省域“多规合一”改革等6项重点改革事项。今年,我省又确定推进12个方面的重点制度创新。
伴随自贸区建设推进,海南以更大力度深化“多规合一”改革,基本形成省市县联动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,为全省“一张蓝图干到底”打牢了基础。
“六个试行”极简审批经验被逐步推广到全省重点园区。哈罗国际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社会事务部总监、北京哈罗国际学校助理校长赵新说:“海口哈罗国际学校项目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即落户海口江东新区,是迄今为止我们所有办学项目中效率最高的一个。”
全省一盘棋,全岛同城化。海南加速园区规划与管理创新,一方面,按照旅游业、现代服务业、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领域和五大平台、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要求,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;另一方面,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,完善“法定机构+市场主体”运行模式,让项目进园区,园区“说了算”。
在推进改革中,省委反复强调,既要集中力量攻坚突破,也要抓点带面、强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,让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、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、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。
高起点谋划改革,需要落实有效的工作体系——
一年多来,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“1+N”政策体系陆续确立并全力落实,初步形成“中央统筹、部门支持、省抓落实”的工作机制。
高起点谋划改革,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保障——
作为机构改革的“排头兵”,海南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省级机构改革,建立起适应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组织机构。
全省设置的55个党政机构中,有43个对应党中央、国务院部门,总体上做到上下贯通、优化协同。而部分具有海南特色的“自选动作”则主要围绕自贸区、自贸港建设和“三区一中心”的战略定位展开。
高起点谋划改革,需要法治先行的制度护航——
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正式提上国家立法日程;《中国(海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登记管理条例》《中国(海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园区极简审批条例》等相继出台。
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最终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。在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中,海南大胆解放思想,推进园区建设先行先试,努力把园区打造成核心政策的“孵化器”、风险压力的“测试场”、自由贸易港做大流量的“量点”和突出实效的“亮点”,为全岛全面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基础。
唯改革者进,唯创新者强,唯改革创新者胜。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,海南厚植了改革创新的沃土,营造了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。
狠抓制度创新 优质营商环境带来发展活力
海南“80后”黄海政在海口开了一家软件公司。近日,他通过海南商事主体登记平台“海南e登记”提交了相关资料,在系统自行审核通过并打印出“准予设立/开业登记通知书”,当天就领取了营业执照。“全程下来,我只往窗口跑了一趟。”黄海政说。
而此前,商事主体在海南注册公司,需要跑多趟才能办理下来。
“只跑一趟”,得益于今年1月海南率先在全国推行商事登记“全省通办”制度。这一做法实现了商事登记“自主申报、自动审核、全省通办、电子签名、电子档案”五大创新,能够最大化方便登记注册行为,压缩企业开办时间。
制度创新,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。刘赐贵强调,要通过制度创新大力推进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,大力推进可复制可推广的举措,营造法治化、国际化、便利化的营商环境。
包括商事登记“全省通办”制度在内,截至目前,我省已经正式对外发布42项制度创新成果。
制度创新核心是“新”,既要重形式,更要求实效,省长沈晓明如此强调。
市场是最敏感的,制度创新有没有实效,实体经济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感觉最真实。海南国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晓波利用FT账户完成首单结算后感慨:“一个指令就能瞬间完成币种转换,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FT账户的便利性”。海口佳和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傅哲敏说,公司拿到全省首张告知承诺制建筑施工许可证,前后仅花了不到4小时。
一年多来,我省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营商环境问题,大力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,制定实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10条措施、大力引进外资10条措施,并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,出台《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(2018-2019年)》,提出40项改革措施。
今年4月13日,省委召开七届六次全会,明确提出加强以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重点的制度创新。
如今,在海南企业开办时间被压缩至3个工作日,优于美、英、韩等国家;外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;海南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业务完成从海港到空港全覆盖;外国人工作许可审批时限压缩一半;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……
优良的“软”环境结出了“硬”果实。
中国旅游集团来了,中免(海南)运营总部在海口揭牌;
世界500强企业厦门国贸来了,与海南控股牵头组建的海南国贸有限公司在海口揭牌;
中国大唐集团来了,在三亚注册成立太阳能产业有限公司;
全球十大资源再生及环境服务企业之一的德国欧绿保集团也来了,与海南企业签署投资协议……
据悉,今年上半年,我省新增市场主体8.7万户,同比增长31.5%。市场主体增长的活跃度,充分印证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,让海南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。
以人民为中心 改革红利释放惠及民生
“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,海口市打造的“一站式”公共服务平台 ——椰城市民云,让这成为现实。
以琼州海峡预约过海模式为例,将传统随到随排变为网上预约,2019年春运期间通过预约的司机过海至少提前了1小时;再比如,办理网约车运输证许可,现在只需要打开椰城市民云APP就能把证办下来。
据悉,椰城市民云整合了民生保障、家庭生活、交通旅游、健康医疗等数百项公共服务,目前注册用户数突破103万。
在全面深化改革中,“人民”始终是最核心的关键词。
在海南,“一市(县)两校一园”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、“好校长、好教师”引进工程,以及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,为孩子们带来越来越多好老师。
海南近年来面向全国引进的300名优秀校长教师中,75%以上都在少数民族地区、贫困地区、乡镇以下学校任职任教。
而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,则让海南各市县基层群众充满了期待。
通过医联体,可以加强对本地医疗人才的培养,提升海南医疗水平。2018年,我省深入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,20家三级医疗机构、18个市县组建医联体,每个市县均与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帮扶关系。
方勇是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,也是海南西部中心医院院长。他说:“以前,海南岛西部几个市县的近300万人口看个大病往往要跑去海口、广州等地的医院,现在这个状况缓解了很多。”
海南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天然橡胶价格(收入)保险,一旦胶价低于一定标准,就会触发保险理赔机制,确保胶农收入无虞,这让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市村胶农潘理宗有了“定心丸”。
“我们不再为胶价下跌而担心变成贫困户了。”去年10月,潘理宗拿到了人保财险琼中支公司首张橡胶价格保险保单,获得了1550.25元的补偿金。
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多点突破,农村改革同样持续发力。海南开办脱贫致富电视夜校,2018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“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”;乡村振兴工作队是全国唯一实行“一乡镇一队、一行政村一队”全覆盖的省份。2018年,海南实现8.67万人脱贫、81个贫困村出列。今年,全省所有国定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将摘帽出列。
社会治理创新不断——
以大数据管控为基础的全天候进出岛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监管系统,实现了精准识别和管控;
“警保联控”社会治理新模式,实现了从“警情等人”到“人等警情”的根本性转变;
而综治中心、雪亮工程、网格化服务管理“三位一体”的新机制,则实现了社会治理向基层一线的进一步延伸;
……
人民有所呼,改革有所应。
过去的一年多,各项改革全面发力、多点突破、蹄疾步稳、纵深推进,给海南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变化,给海南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